滿洲帝國皇帝陛下,姓愛新覺羅氏,御名溥儀,滿洲帝國之帝祖、今上皇帝,於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即日本明治三十九年暨西元一九零六年二月七日)生於後海邸第。帝誕生當日爲帝曾祖考宣宗成皇帝忌辰,因此帝即滿洲帝國皇帝位時,以前一日即二月六日爲萬壽節。
光緒三十四年,帝即大清皇帝位,承繼穆宗毅皇帝爲子,兼承德宗景皇帝之祧。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中華民國元年暨日本明治四十五年暨西元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清帝退位,清朝滅亡。帝依清室優待條件,仍居紫禁城内。
中華民國八年,帝命莊士敦爲師傅。十一年,冊榮源之女郭佳氏爲皇后,即今大行皇后也。十二年,召鄭孝胥入覲。十三年,奉直戰起,馮玉祥入京,謀劃弑帝,以兵迫帝及宮眷出紫禁城。帝遂幸後海邸第。馮軍以「保護」之名圍後海邸第,散布傳單,謀弑帝。鄭孝胥等密籌脫出之計,奏請帝稱疾而暫幸德國病院。帝從之。命莊士敦往英荷兩國使館求助,兩國皆不納。又命孝胥往日本使館求助。日本公使芳澤謙吉許之,謂請帝自決行止。帝遂定計幸日本公使館。
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帝乘馬車,自德國病院啓鑾,出幸日本使館,隨扈僅鄭孝胥、陳寶琛二人。是時午後,大風俄起,沙塵掩天,咫尺莫辨。使館界外,雖馮軍密佈,竟無所睹,殆天祐也。自是駐蹕日本使館。
民國十四年二月,北京局勢愈亂,帝幸天津日本租界。帝駐蹕天津行在凡七年,先幸張園,次幸靜園。此間日學不輟,雖風雨寒暑,未嘗一日間斷,學業之勤,可謂至矣。
民國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滿洲事變勃發,友邦日本仗義興師,驅除張氏。十一月,天津繼起事變,地方騷動。十一日夜,帝自天津啓鑾,赴滿蒙避險,幸旅順,自是駐蹕。
民國二十一年二月,東北行政委員會特派代表,依滿蒙一地官紳士民各界之總意,赴旅順覲見,恭請帝出任滿蒙新國家之元首。帝最初未允。後代表再三懇求,帝深感全滿三千萬民衆之真正民意,不忍祖宗龍興之地再遭大難,始俯允所請。
大同元年(即日本昭和七年暨西元一九三二年)三月一日,帝肇建滿蒙新國家,定國號爲滿洲國,定年號爲大同。八日,幸長春。九日,就任滿洲國執政,發表執政宣言,宣示王道立國之要旨。十四日,設國都於長春,長春定名爲新京。七月二十五日,協和會創立,帝臨席協和會發會式,賜訓詞。九月十五日,滿洲國與日本帝國調印議定書,日本首先承認滿洲國,滿洲國與日本結成同盟。二十二日,帝裁可滿日議定書。
大同三年三月一日,帝仰承天命,俯允滿洲三千萬民衆之懇求,以滿洲國執政即滿洲帝國皇帝之位,改元康德,確定國體爲帝制,確定國憲爲基於建國精神之立憲帝制。滿洲國之正稱自此定爲滿洲帝國。
康德元年(即日本昭和九年暨西元一九三四年)三月一日,帝以即位完成、國體確定,頒發恩赦詔書,行大赦。三月五日,親書軍人勅諭,賜滿洲帝國軍人。六月七日至十二日,日本帝國昭和天皇之御名代秩父宮殿下訪問滿洲國,帝會見,行觀兵式,設宴,親送別。十月十九日至二十四日,爲視察地方政狀軍狀民情、展謁蒙滿皇祖皇宗陵寢及望祭長白山,巡幸奉天市及吉林市。
康德二年四月二日至二十七日,帝第一回訪問日本。日本帝國昭和天皇幸東京驛,率日本皇族各殿下,親自出迎我皇帝陛下,握手。帝於日本,訪問宮城,臨席宮宴,參拜靖國神社。帝亦招宴日本皇族,引見日本帝國文武大官。帝又同昭和天皇幸觀兵式,賜宴日本政府要人。帝夙景仰神武天皇、明治天皇、大正天皇。因此,帝於御召艦上親行神武天皇祭之遙拜式,到著日本後,親身恭謁桃山陵、多摩陵,參拜明治神宮。回鑾途中,帝以御宸翰親賜奉仕御用居室之水兵,勉勵日本海軍將士義勇報國以效忠天皇陛下,艦上日本海軍將士及帝扈從諸臣無不感激。回鑾後,五月二日,帝頒發回鑾訓民詔書,確立滿日兩帝國一德一心之大義。
康德三年,日本皇族三笠宮、竹田宮、閑院宮三殿下來滿洲國訪問,帝皆召見之,與之歡談。七月二十五日,帝賜勅語於滿洲帝國協和會。
康德四年一月一日,帝欽定滿洲國標準時爲東經一百三十五度子午綫之平均太陽時,即今所稱東九區時間。三月一日,裁可帝位繼承法。五月二日,宣詔紀念節,制定學制,確立滿洲國之教育體系。七月七日,支那事變勃發,諭於滿洲國之四大節停止宮内一切饗宴。帝令滿洲國軍出動北支那,助日本軍剿滅後方之匪患。帝多次親身或派遣官吏慰問日滿兩軍戰傷官兵。七月十五日,帝頒發恩赦詔書,行大赦。九月十八日,頒發時局詔書,昭示滿日兩國共同防衛之大義。十二月一日,裁可滿洲國與日本國間條約,撤廢日本在滿洲國之治外法權,滿鐵附屬地之行政權自日本帝國政府移讓滿洲帝國政府。十三日,日本軍占領南京,帝早速親電昭和天皇,誠述祝賀之意,親爲全國民衆範示滿日一德一心之精神。二十四日,中華民國蒙疆聯合委員會總務委員長德穆楚克棟魯普來滿洲國覲見,賜謁於帝宮。
康德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帝裁可國家總動員法。三月二十七日,鄭孝胥病篤,帝賜大勳位、蘭花大綬章。二十八日,孝胥病逝,賜國葬。九月二十六日,協和會康德五年度全國聯合協議會開催,賜御沙汰書。
康德六年二月二十四日,帝裁可關於滿洲國參加對於共產國際之協定之議定書。六月,外蒙飛行機非法越境爆擊,惹起第二次諾門罕事件,帝命帝國政府發表外蒙膺懲之聲明,又命滿洲國軍協力日本軍反擊蘇聯及外蒙之侵略。七月,帝派遣國務總理大臣張景惠等赴諾門罕慰問滿日兩軍。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帝巡狩東北三省(即三江省、牡丹江省及間島省)。九月,巡幸錦州省。九月三十日,協和會康德六年度全國聯合協議會開催,帝幸會場,賜勅語。
康德七年四月十一日,帝裁可國兵法,制定滿洲帝國之兵役制度。五月三日,裁可開拓團法。
康德七年六月二十二日至七月十日,帝第二回訪問日本。日本帝國昭和天皇幸東京驛,親率日本皇族及文武百官出迎。帝與昭和天皇握手。其間帝數訪宮城,會見昭和天皇及香淳皇后,臨席宮宴。天皇亦數次答訪,問帝之起居。帝又參拜桃山陵、明治神宮、多摩陵、靖國神社等。是時建國神廟之神體於京都恭製已成,奉於帝御前。帝持建國神廟之神體,參拜皇大神宮及豐受大神宮,乃爲首位參拜此二神宮之外國元首。帝於日本皇祖之御前恭行拜禮。又參拜畝傍山東北陵,感念神武天皇樹立八纮一宇之日本國礎之聖德。又參拜橿原神宮,奉祝日本紀元二千六百年之聖紀,祈念日滿一德一心之大業。回鑾之後,康德七年七月十五日,帝創建建國神廟,奉祀天照大神爲建國元神;頒發國本奠定詔書,奠國本於惟神之道。同日,帝確立滿洲國之國之祭祀制度,自是國體完全樹立。同日,帝頒發恩赦詔書,行大赦。八月二十四日,諭國務院及祭祀府,命創建建國神廟之攝廟即建國忠靈廟,又親詣建國忠靈廟,行鎮座祭。九月十三日,帝確立滿洲國軍之教育制度。十月一日,第一回國勢調查實施。十一月三十日,滿洲帝國、日本帝國、中華民國調印條約,滿洲帝國與中華民國相互承認。十二月四日,帝裁可滿華日共同宣言。
康德八年四月十九日,帝裁可建國神廟祭祀令、建國忠靈廟祭祀令,自是,滿洲國之國之祭祀制度完備。十月十五日,裁可滿洲帝國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邊界劃定。二十二日,裁可關於陸軍武官官等及兵等級之件修正之件,即現行之滿洲帝國陸軍之等級也。十二月五日,帝裁可關於對於共產國際之協定之效力延長議定書。八日,昭和天皇頒發對英美宣戰詔書,日本對英美宣戰。同日,帝召集御前會議,頒發時局詔書,對英美宣戰。十五日,裁可國防保安法、國防資源秘密保護法。二十七日,裁可治安維持法。
康德九年,爲滿洲國建國十周年之佳年。三月一日,建國節,滿洲國建國十周年,帝頒發建國十周年詔書、恩赦詔書,行大赦。同日,率張景惠以下文武百官,參拜建國神廟及建國忠靈廟。三日,命張景惠爲謝恩特派大使,赴日本感謝援助。四月二十一日,中華民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主席德穆楚克棟魯普來滿洲國覲見。四月二十二日,帝於帝宮召見德主席一行,賜宴豐樂殿。五月七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正式訪問滿洲國,帝於帝宮會見,又於嘉樂殿設宴邀汪主席。二十八日,日本帝國高松御差遣宮殿下奉昭和天皇之旨恭代訪問滿洲國,祝賀建國十周年,帝幸新京驛親迎。二十九日,帝與高松宮於帝宮會見。三十一日,帝同高松宮行特命觀兵式,共同校閲滿洲帝國陸軍與日本帝國陸軍。九月五日,帝命國務院制定國歌及建國歌。同月,命滿洲國軍飛行隊訪問日本。十三日,行建國神廟之臨時親告祭,參拜建國神廟。十五日,臨席滿洲國建國十周年祝典。十六日,行慶祝觀兵式,校閲滿日陸軍。十月一日,協和會創立十周年記念全國會員大會暨康德九年度全國聯合協議會開催,帝幸開會式,賜勅語。六日,中華民國華北政務委員長王揖唐來滿洲國覲見。七日,於帝宮召見。十七日,嘗新祭,帝親參拜建國神廟、建國忠靈廟,以五穀獻上。十二月八日,命國務院頒行國民訓,勅准基本國策大綱。
康德十年四月一日,日本内閣總理大臣兼陸軍大臣東條英機陸軍大將訪問滿洲國,此乃日本内閣總理大臣首次訪滿,帝於帝宮召見。八日,中華民國特派大使周佛海訪問滿洲國,帝於帝宮召見。五月,中華民國華北政務委員會前委員長王克敏來滿洲國覲見,帝於帝宮召見。十月十七日,帝裁可軍隊内務令。十一月五日,大東亞會議召開,帝命張景惠爲滿洲帝國代表出席。
康德十一年,大東亞戰爭局勢日益艱困,滿洲帝國所負擔之北邊鎮護、戰事物資增產二大任務,既重且大。帝自建國以來每日御勤民樓健行齋,親裁上奏諸政務、軍務,召見臣工,夙夜憂勤。際會斯多端時局,帝舉全國之總力,援助親邦日本帝國,愈加繁忙。於斯之間,帝於帝王之修養常無怠,每日閱示新聞,深注大御心於社會之趨勢、國際之情勢,更勵於學問之研鑽。九月二日,協和會康德十一年度全國聯合協議會開催,時戰事日緊,帝仍撥冗幸會場。
康德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滿洲帝國皇帝第一回訪日十周年記念,帝任命國務總理大臣張景惠爲滿洲國特派大使,命奉帝親書訪問日本。五月七日,因德意志國投降,帝勅命滿洲帝國政府宣佈對於共產國際之協定失效。八月八日,蘇聯及蒙古人民共和國對日本宣戰,侵攻我國。九日,帝召日本駐滿大使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張景惠、滿洲國總務長官武部六藏等日滿兩帝國重臣於帝宮,面諭抵抗反擊之旨。
康德十二年八月十一日,帝恭奉建國神廟之神體自新京啓鑾,爲避險,經由吉林市,乘列車幸通化省。大行皇后率全體宮眷隨行。皇弟溥傑及妻嵯峨氏等帝室全體成員、尚書府大臣吉興、宮内府大臣熙洽、國務總理大臣張景惠及數位各部大臣、祭祀府總裁橋本虎之助、參議府全體參議及其他中樞重臣皆扈從。命厚生部大臣金名世與國民勤勞部大臣于鏡濤等及中樞全體日系官吏留守新京,看守中央政府。八月十三日,帝幸通化市,召見山田乙三等日滿兩軍將領,聽取戰事進展。同日,帝奉建國神廟之神體自通化市啓鑾,幸通化省臨江縣,以東邊道開發株式會社鐵鑛技工養成所爲行在,是日駐蹕,至十七日皆如之。是時,帝以禮堂爲便殿,仍每日御便殿視事,召見行在諸臣,親裁上奏政務、軍務,聽取戰報,尤深注英美之情報。八月十五日,昭和天皇頒發終戰詔書,日本帝國向英美等西側同盟國及蘇聯等東側共產國無條件投降,滿洲帝國自此孤軍奮闘,直至今日。滿洲帝國於康德八十六年八月二十日取消自康德八年十二月八日對英美等西側同盟國之戰爭狀態,至今未取消對東側共產國之戰爭狀態。
康德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帝召總務長官武部六藏等中樞日系大官來行在覲見。同日午後,帝御行在便殿,召尚書府大臣吉興、國務總理大臣張景惠及扈從各部大臣等入,聽取前線戰報。十六日,帝召吉興等入,召開御前會議。十七日,武部六藏等中樞日系大官到著大栗子溝行在,帝御便殿,召吉興、張景惠、武部六藏等入,面諭帝室播遷日本、百官留守國内之旨。欽奉帝旨,景惠率隨扈等臣工返新京,與留京百官共同鎮守國内,與蘇聯交涉。又欽奉帝旨,大行皇后、帝宮内讀書之宗室等扈從播遷日本。十八日,帝奉建國神廟之神體自大栗子溝行在啓鑾,回蹕通化市。是日,大行皇后不豫,請旨暫駐,帝乃駐蹕通化市。十九日,帝奉建國神廟之神體自通化市啓鑾,乘飛行機行幸奉天市。帝擬自奉天飛行場乘飛行機播遷日本,正啓鑾時,蘇聯突擊隊克飛行場,帝爲蘇聯俘虜,崩。同時,大行皇后亦崩。溥傑及帝宮内讀書之宗室等亦均爲蘇聯俘虜,永喪自主,實同薨逝。
康德八十六年(即日本平成三十一年暨西元二〇一九年)二月十八日,滿洲帝國流亡政府籌備委員會明示全球,滿洲國於嗣皇帝即位之前仍以帝爲今上。
康德八十六年八月二十日,滿洲帝國攝政團樹立,恭代帝行滿洲帝國皇帝之權力。
康德八十七年三月一日,攝政團頒行關於復國大業中帝室及帝位繼承之件,明示帝室及帝位繼承諸事。八月十五日,攝政團澄清帝之忌辰。